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民俗

收藏大家郭庆祥先生访谈:健康的收藏很重要

时间:2008-10-13 10:20:55 来源:中国艺术投资网 编辑:中国艺术投资网 阅读: 手机版


收藏作品之一《春茶图》(石齐)  郭庆祥

  采访者:郭先生,10年来无论国际时局的动荡,还是经济的起落,您的收藏步伐从没间断过。您是如何开始您的收藏之路的?

  郭庆祥(以下简称郭):我关注收藏应当是1993年,在收藏的过程中幸运的是:有机会接触老一辈的艺术家,在与他们聊天、谈论艺术的同时,学到了很多东西。

  采访者:收藏伊始,由于经验缺乏等原因,是否受到过挫折?您如何评价这些挫折对您的影响?

  郭:我刚开始进行收藏时也遭遇过挫折。我曾买过三幅李可染牛的题材伪作,这恰出自于一个专业部门,是我的疏忽。我碰到挫折时并不会感到沮丧,而是迫不及待地对自身的学术修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挫折能激励一位具有悟性的收藏家,使他变得成熟、获得经验。

  采访者:收藏家在开始收藏事业的起步阶段,遇到挫折在所难免,您觉得有些什么需要大家注意?

  郭:我觉得当收藏家们遇到挫折时,应当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多发掘自身潜力,注重学术积累及研究,多悟道理,少走弯路;第二,保持良好心态,不要随便放弃。收藏家收藏艺术品,一出一进之间总有得失,不应当期望有得而无失。只有摆正良好的心态,收藏家才能正确面对挫折,从而进一步在学术性收藏事业中更上一层楼。

  采访者:确实如此。这么多年来,您执着于书画的收藏,您自身为何定位于中国近现代大师书画的收藏?

  郭:从对画家的了解以及对艺术的表现两方面出发,我认为自身收藏的定位即在于此。首先,中国近现代作品的题材等因素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近,容易产生审美的共鸣,相对于收藏家比较容易理解、领会其书画的内涵,包括其艺术、学术价值等。其次,关于近现代书画作品的真假判断也较一些年代久远的古董类艺术品容易很多。我们能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真假的识别,包括作者本人、资料、正规出版物等佐证。相比古代书画面临着学术存疑、断代、画风鉴定难的特点,近现代作品真假辨别的依据及渠道都较为便捷且多样化。

  说到艺术品鉴定问题,我又要多说几句。在收藏领域里,如果你搞不清楚这件艺术品的来路,不买就是赢。因为收藏是自己的收藏,谁的钱都来之不易。鉴定艺术品的真伪,一定要吸取前人的经验,不应该相信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鉴定家”。这些“鉴定家”利用自己头顶上的光环给我们造成了一个个误区,他们要么本身根本就没有什么鉴定水平,鉴定就要有结果,否则就只能是研究。没有科学依据就胡乱题跋,编故事,坑害藏家。要么就是本身有一定的鉴定水平,但却不讲真话,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说了很多假话、不负责任的话,失去了知识分子基本的道德水准。现在很多情况下,鉴定家的造诣往往没有造假者深厚。鉴定家鉴定一幅作品可能得到几千元鉴定费,而造假者想要得到的却是几十万、几百万甚至是上千万的回报。所以,许多造假者的研究比鉴定家更到位,他们专门来研究对付“鉴定家”的鉴定水平。因此,对于藏家,一定要清醒,不懂的时候要多学习,自己多研究,不要盲目听从一些不负责任的论断,某些“鉴定家”本身就在造假,谁又来鉴定“鉴定家”的真伪?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注意,去深思……不断在网上、报纸、电视等媒体上所反映出来的惨痛的收藏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证。

  采访者:您的意思是说您所认为的优秀的作品即是流露着作者天分、真情以及创新内涵的作品,是吗?

  郭:正是如此。一名优秀的艺术家不单是有天分的艺术家,更是勤奋的艺术家。一件优秀的作品拥有一位有天分且勤奋的艺术家还远远不够,更要具备真情的流露。如果一位艺术家本身有天分加上后天的努力,并且在创作过程中用自己的真情进行表现,那么此番过程中诞生的艺术作品必定是我所认为的优秀作品。凡是艺术作品都会传达作者的真情流露,通过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其融入的感情来展现它的美,这就是闭门造车的工匠们很难创作出优秀作品的症结所在。收藏家不会收藏千篇一律的作品,不会珍藏工艺品,更不会关注匠人(手工艺加工者)制作的作品。相似地,一些画家历经三四十年不改变其创作的技巧及思想,吝啬于将自身的情感融入作品中去,此类画家即所谓的“生产线画家”。

  采访者:您在收藏过程中,有没有对自己的收藏事业做过规划或是有系统性的构想?

  郭:系统性的收藏这个概念深刻且广泛。这样的目标不是光凭一代、两代收藏家就能实现的。因此,我认为至少我们这代收藏家应该认真负责地打好系统的基础,并且影响、感染下一代新收藏家前赴后继地投入到实现目标的努力中去。在这方面,我们也吸收了一些国外的先进经验,将学术性收藏做大、做深、做广,并且坚持不懈地发掘一批真正优秀的艺术家及艺术作品。这也是我们收藏家的精神与品格——值得一代代关注并且热爱收藏事业的藏家们努力传承的“收藏精神”。收藏家需要一个健康的思想,不能光凭借市场的波动来进行所谓的收藏投机。说到此处,即牵扯出有关收藏家的责任问题。能否为社会发掘真正的优秀艺术家?能否为社会提供高格调、高品位的艺术品?这两个问题是每个收藏家都应当扪心自问的,同时也是我收藏生涯中的终极目标以及未来的发展计划。

  采访者:前面提到收藏家的责任感问题,那么您认为成熟的收藏家还需具备哪些素养?

  郭:一位成熟的收藏家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素养。第一,他需要汲取各方面的收藏知识,做到善于学习,研究不怠。在此,学习研究的客体是多方面的,不光局限于艺术,也不单纯是学术。譬如,我收藏书画,但是也不能仅了解书画的收藏知识,还需要精通其他门类的学术,甚至包括哲学伦理、文学理论都需涉猎,因为艺术本身是普遍存在的、横贯了各个门类。第二,成熟的收藏家除了不断提高自身收藏鉴赏能力以外,还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因为优秀的作品势必是昂贵的,只有具备一定经济基础并且能够欣赏到其艺术美的收藏家才能有幸获得这件珍宝。第三,刚才也提到过,成熟的收藏家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收藏精神”,用于承担自身对个人、社会、企业的责任。

  采访者:从媒体上了解到,您一直在提倡“学术性收藏”这一口号,请您具体讲述一下您的“学术性收藏”?

  郭:学术性意味着专业性。这个概念是根据我自身的实践经验总结归纳而来的。学会判断艺术品优劣的关键在于是否研究了学术。“学术性收藏”相当重要,只有自身对学术进行了透彻、深刻的研究,才能建立相应的标准来收藏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没有站在一个科学的角度上、学术的层面上认识艺术家及艺术作品,就会在收藏准确性和真假问题上造成很大的争议。一个收藏家要想收藏真正的艺术品就必须多学习、多研究。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