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摄影  风景

理性的艺术市场需要什么

时间:2008-09-17 09:26:11 来源:中国艺术投资网 编辑:中国艺术投资网 阅读: 手机版


香港佳士得2008年春季拍卖现场

  相对股市等为代表的资本市场的低迷,今年,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却表现得“意气风发”。

  今年7月,有艺术品市场“晴雨表”之称的雅昌数据中心升级为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发布了开篇之作《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2008年春季)》,这个国内首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行情报告显示:2008年春季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达12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46.71%,呈现出整个市场高速成长的态势,随市场细分和精品意识的增强,收藏投资行为更趋理性。

  当代艺术的“拐点”之争

  现在,人们常常用“井喷”来形容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急速膨胀。2006年至今,中国当代艺术“明星”画家群体的作品由3年前的不到10万元人民币飚升至几百万元。

  2007年,全球100位当代艺术家成交量排行榜上,中国当代艺术家占据了36席。油画及当代艺术板块自然成为2008年春拍瞩目的焦点,进入总成交额前100名的华人艺术家名单中,油画及当代艺术家占据了40位,并且在前10名中占据5个席位,其中,张晓刚的作品仅6个月全球成交近2.1亿元人民币的总额,名列榜首。岳敏君、曾志梵、刘小东、陈逸飞等艺术家的作品价格指数也是节节攀高。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张晓刚和岳敏君的作品在纽约苏富比却遭遇了“流拍”,这使得业内由来已久的当代艺术“拐点”之争越发微妙。

  根据雅昌油画100指数不难看出,油画市场从2000年比较平缓,到2001年开始慢慢地增长,到2003年则快速增长。当代艺术18指数经过2000年到2003年的“温柔小调”后,从2004年春拍开始一路高歌,但在2008年春拍有了1%的微小回调。

  拍卖数据不能完全说明当代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真实状态。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首席调研员蒋伟认为,当代艺术市场并没有所谓的“拐点”,价格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市场不断自我完善、成长的表现。

  2008年春拍中,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996No.6》创出了7536万港币的成交纪录。几天后,艺术批评家朱其在《当代艺术拍卖的“天价做局”,以及暴利游戏》的博文中发问:当代艺术的拍卖天价到底是一个真实的成交,还是一场骗局?他认为,艺术品价格被人为操纵,大部分天价作品的成交实际上是“虚假”交易,即使是一小部分真实的成交,这些天价作品的艺术水准和国际地位也被过于夸大。

  一位画廊经纪人说:“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大公司敢花1亿美金买下凡高的《向日葵》,如今日本的当代艺术收藏家越来越少,很多日本画廊只能到欧洲去发展,甚至希望中国藏家能去购买日本当代艺术。这就是‘收割投机’型的市场行为带来的结果。”

  业内有观点认为,中国现在的艺术市场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相似。蒋伟表示,除了两国经济大发展的宏观背景类似外,中国艺术市场与日本的情形有很大区别,主要源于两国巨大的文化差异。在市场中,资本逐利无可厚非,但不能因为价格的不平稳而否认市场,任何事物走向成熟都需要一个过程。

  投资时代VS资本时代

  古语云:乱世黄金,盛世典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文物与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达7000万人。业内人士说,多数投资者和少数收藏者、投机者构成了艺术品收藏热的主角。经济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财富,资金纷纷涌入这个市场,高回报率也使得收藏艺术品成为一种新的投资形式,但真正爱好艺术,又有经济实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的藏家并不多。

  在国际市场上,一般的文物与艺术品拍卖间隔为28年,而在我国,这个时间仅为两年。收藏界也有句老话,一个时代10年算一个周期的话,好艺术家不会超过10个人,好艺术品不会超过200件。雅昌的报告显示,1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以上价格的拍品同比增长分别达到56.38%、45.11%和58.75%,其中千万元以上拍品多达127件。报告还预计,2008年全年拍卖千万元以上拍品有可能出现创纪录的有300件左右。频繁的换手,快速增长的高价拍品,表明资金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产生的杠杆作用日益凸显。

  2007年,民生银行推出“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投资50万元起,期限为两年,预期年收益率最高达到18%,产品将面向私人高端客户限量发售,募集资金将按照一定比例投资于中国现代书画和中国当代艺术品。民生银行成为第一个吃艺术品市场这只“螃蟹”的人,金融资本与艺术市场的对接由此掀开一角。

  据了解,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中期便出现了金融资本与收藏、艺术品投资的融合,金融资本以上千亿美元融入艺术品投资市场,这是西方文化艺术品投资市场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金融与收藏、艺术品投资的融合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艺术品市场的主要推动力。在海外,作为企业的银行以多种方式深入地介入到了艺术品投资和收藏领域。

  业内人士认为,造成国内艺术品发展限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观望”态度,而一个成熟的艺术品市场,金融业与基金业的支撑必不可少。金融业的基础支撑是信誉体系,这一体系对于市场的规范会发生巨大作用。有市场,就有风险相伴,股市和楼市有对冲基金来降低风险,而艺术市场目前还没有担当此角色的产品。

  “艺术品市场目前还仅仅限于‘资金’环境,‘资本’还未真正介入,前提条件就是艺术市场自身要完成市场规则的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和市场分工的明确。根据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投入的资金和客户群,民生银行此举应是资本试水艺术品市场的表现。”蒋伟如是说。

  理性的市场还有多远

  数据显示,2008年春拍总成交率为56%,较去年同期下降6.1%,较2007年秋拍也有所下降,这个现象表明投资行为越趋理性,投资者对藏品品质以及价格有更理性的追求。但朱其在他的博文中指出,以资本和拍卖天价为轴心的艺术市场,会带动年轻一代艺术家走向极端的商业化和艺术生产化,这不是文化的进步。

  我们之所以选择购买某种艺术品作为自己的投资品种,并不是因为这件艺术品具有如评论家们所声称的诸如历史价值、美学价值之类的所谓“真实价值”,而是因为你预期会有人花更高的价格从你手中买走它。这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集数十年艺术品投资经验所总结出的结论。

  凯恩斯的观点颇具市场色彩,艺术品的价格必须是建立在艺术史评价的基础上。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也曾表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关注价格本无可厚非,但只有艺术的发展和创新,价格才有坚实的基础。

  某拍卖行负责人说,艺术的繁荣需要成熟的市场为其提供资本、人才、信息渠道,成熟的市场也必须以有发展后劲的艺术为基础。成熟的艺术市场应由“机构”收藏和投资组成,机构收藏由艺术专家来担任。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之所以由艺术市场推动了艺术的真正繁荣,是由于机构收藏体制的形成,这中间包括了画廊等承担了相应的评价“积淀”。

  在国内市场上,艺术品常常由艺术家直接到拍卖公司,由于缺少成熟的评价体系,这样对市场的信誉度和艺术品价值的体现都是不利的。

  拍卖公司是艺术和市场衔接的重要桥梁,对保护文化艺术具有积极意义。以中国嘉德为例,让诸多国宝级的珍品如《翁氏藏书》、《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唐摹怀素食鱼帖》、《朱熹春雨帖》和《出师颂》等,或从海外回归大陆,或从民间流向重要收藏机构。

  我们在雅昌报告中看到,拍卖公司竞争“白热化”;市场资源进一步向拍卖巨头倾斜;香港佳士得、苏富比,内地嘉德、保利、圣佳及“新秀级”的北京翰海等20家拍卖公司,逐渐形成“三梯队”的格局;艺术拍卖市场将越来越细化,拍卖公司的品质意识和专业化程度在不断增强,拍卖市场健康的竞争态势和精耕细作的运营模式,对吸引资本、完善市场体制、保护艺术品无疑会产生积极影响。

  除良好的市场竞争外,理性的艺术市场还需要一系列的支撑体制,来保障市场的后备力量。如国外的艺术基金会体制,为学术的基础研究提供资金支持,推动艺术史研究和艺术批评标准的建立等。一味重“投资”的市场无异于杀鸡取卵,到时候困扰业界的,不仅仅是难辨真伪的“假画”,还会有一望无际的“烂画”。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