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民俗

佩斯画廊主席格林顺:希望在中国开枝散叶

时间:2021-01-17 09:48:56 来源:中国艺术投资网 编辑:中国艺术投资网 阅读: 手机版

  
佩斯画廊主席安尼·格林顺

        去年,与白立方、高古轩齐名的世界顶尖画廊佩斯·威登斯坦率先在北京建立起自己的分支机构,占地3000 平方米。半个世纪以来,这家显赫的画廊代理过尚·杜布菲、朱利安·施纳贝尔等一系列当代艺术大师的作品。一年后,佩斯画廊在中国的第一个个展在北京开幕。画廊主席安尼·格林顺来到北京,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全世界范围内都有艺术品市场泡沫,我已经历过太多的泡沫期,这不会让我感到害怕。

  当然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曾经的确有些可笑,但现在正逐步走向正常的轨道。”

  1998 年的一天,纽约佩斯画廊,美国艺术家朱利安·施纳贝尔(JulianSchnabel)的肖像画个展开幕。打碎的碟盘、缺口的瓷杯被粘贴在木板上,艺术家在这些凹凸不平的表面上涂抹油彩,描绘出人物肖像,厚重、浓烈而粗野。人群中,一个黄皮肤、黑眼睛的东方人把这些绘画看了一遍又一遍,始终有种难以抑制的兴奋。从北京来纽约之前,对这位中国小伙子而言,1970 年代便声名鹊起的“表现主义”代表人物施纳贝尔只是存在于出版物上的艺术大师。“什么时候才能和佩斯画廊合作,在这里举办自己的个展?”

  这位中国的艺术家有了这样的梦想。十年之后,他的大型个展同时在两间纽约佩斯画廊——22 街和25 街——开幕。对佩斯画廊来说,还是第一次。即便后来凭借《潜水钟和蝴蝶》成为知名电影人的施纳贝尔也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待遇”。

  这位中国艺术家叫做张洹,在他看来,佩斯·威登斯坦画廊和英国的白立方(达明·赫斯特代理画廊)、纽约的高古轩(安迪·沃霍尔和杰夫·昆斯的代理画廊)是当代艺术画廊中的“三巨头”,代理当今最顶尖艺术家的作品,与重要美术馆的长期而紧密的合作关系,与他们的合作是当代艺术家们毕生的理想。《2009 亚太艺术年鉴》(ArtAsiaPacific’s Almanac 2009),评出的“十佳画廊展”,佩斯画廊占有两个席位,分别是张晓刚的《修正》个展和韩国艺术家Lee Ufan的个展。

  佩斯画廊主席安尼·格林顺(ArneGlimcher)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也正是苏富比拍卖公司进军中国的时期,他就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艺术市场,关注中国艺术家。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前的一个周末,北京798 艺术区,佩斯·威登斯坦画廊在北京建立的分支机构佩斯北京成立,这是画廊在美国之外唯一的分支机构。或许也是国内最大的一间外资画廊,面积近3000 平方米。

  那个周末,北京的艺术圈没有人舍得错过佩斯北京的开幕首展“遭遇”。这家亚洲的超大型画廊拥挤不堪,从纽约运来的安迪·沃霍尔、查克·克洛斯、杰夫·昆斯、村上隆等现当代艺术大师的作品,都在诠释这个画廊帝国的大手笔。

  前来膜拜的大多数中国艺术家,或许都怀揣着张洹十年前的那个梦想。2009 年9 月,佩斯北京推出中国当代艺术家张晓刚的个展“史记”。格林顺专程从纽约赶来为张晓刚的个展捧场,几十家媒体等待着他的致辞。格林顺穿着浅色西装,戴着一副茶色眼镜,成功地掩饰了自己的年龄。这位瘦高的艺术经纪人举起麦克风,儒雅地道出开场白,声音却被淹没在宽敞高挑的建筑中。工作人员紧张地检查设备时,格林顺已经放下了话筒,身体微微前倾,他笑着说:“扩音器有问题,但我可以像现在这样大声地说话。”粗略算来,这样的展览他已然经历过不下500 次。

  接受《外滩画报》专访时,他说:“佩斯画廊今年已经50 周年了(创立于1960 年),我希望未来50 年里,它能够在中国开枝散叶。”

  北京将是下一个纽约

  “我只在北京呆两天,行程很紧,我们可以边看边聊吗?”提出这个要求时,格林顺彬彬有礼又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在佩斯北京的一位工作人员陪同下,他在开幕式的人潮中穿行,饶有兴致地欣赏着张晓刚的每一件作品。偶尔有记者、艺术家或经纪人自报家门,交流几句之后,格林顺便拿出他在北京的专用名片——正反两面分别印着他的中英文名字。

  远观佩斯北京,建筑外观是锯齿形的包豪斯风格,它所在的建筑本是生产军用光学仪器的大厂房,出自东德建筑师之手,已有50 多年的历史。据报道,打造北京的这个分支机构,画廊耗费了2000 万美元,由美国建筑师理查德·格鲁克曼(Richard Gluckman)对其内部进行了装修、改造。安尼·格林顺在建筑设计和改造方面的投入从不吝啬,他在纽约的一个画廊便出自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之手。格鲁克曼在建筑界也颇负盛名,曾设计美国匹兹堡的安迪·沃霍尔美术馆。

  “798 艺术区已经有200 多家画廊了,比纽约画廊聚集地切尔西地区大10倍多。”在格林顺看来,佩斯北京所在的798 艺术区与纽约的切尔西艺术区极为相似。

  作为当代美国最为成功的画廊之一,佩斯·威登斯坦画廊被市场人士称作画廊业的大型跨国公司。在其代理的60多位艺术家中,20 世纪各个艺术门类响当当的大师比比皆是。如,欧普艺术(OP Art)创始人约瑟夫·亚伯斯(JosefAlbers) 、西方现代雕塑发展中承前启后的雕塑家卡尔德(Alexander Calder)等。这个长长的名单中的艺术家们,大多与佩斯有着几十年的交情,中国艺术家张洹和张晓刚排在最后,他们是佩斯在中国寻找到的第一批艺术家伙伴。

  2008 年,佩斯北京开幕不久,这家画廊便唱起了“空城计”。不远处,曾经在2007 年高调登陆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正被“出售”传闻 萦绕。还未满月的佩斯北京因经济危机而夭折的消息不胫而走。

  张晓刚的大型个展令传言不攻自破。展览开幕前的发布会上,当记者问格林顺为何会选择与张晓刚合作时,他的目光在张晓刚身上停留片刻,便滔滔不绝地给出了答案:“他的作品历史感很强..”在北京的一个展览上,格林顺曾经看到过一位20 岁左右中国姑娘的影像作品,赞不绝口。“影像的创作其实非常困难,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好的设备,但是不一定能做出好的影像作品来。但她的作品美丽而充满诗意,” 格林顺说, “这是我们要来中国的原因,这里很新鲜,很纯净。”

  “有趣的艺术作品通常出现在战争或动乱之后,比如战后的重建让新一代的德国艺术家可以重新思考一些东西,而不是引用传统。同样的,美国正是在二战之后出现了令人感兴趣的艺术。他说:“当毕加索发现非洲艺术的时候,他可以看到自己可以用来进行艺术创作的东西。中国艺术家也是一样,他们纵览了所有的风格,博采众长之后,形成一种非常个人的、不为人熟悉的风格。”

  50 年前,纽约和美国的变化,让格林顺觉得世界艺术中心很快会从巴黎转移到纽约,于是开创了佩斯画廊,当时他22 岁;很快,他从波士顿搬迁至纽约。近些年,安尼频繁地到北京。中国的变化,让他联想到1960 年代的纽约,他觉得北京肯定会成为下一个世界艺术中心。

反馈